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质量标准
|
计划与准备
| 工作计划
| 各学院制订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符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进程安排合理;组织健全,分工具体明确;人员落实到位,符合要求;完成任务的措施可操作性强,有创新特色。
|
导师遴选
|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助教原则上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有条件的学院可以联合企业专业人士,形成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模式。每位指导教师单独指导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选题与开题
| 选题
|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一定的学术、科研水平,符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难易适当。原则上应一人一题,但也可以就同一课题形成论文团队,参加合作的学生必须明确各人所承担的任务,独立完成。
|
开题
| 开题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体现选题目标,开题报告必须经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审核。
|
研究过程
| 方法
| 在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工作,过程符合研究要求。应有一定数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要求真题真做,加强学生的综合训练。
|
资料
| 收集的资料新颖、实用、充分可靠,符合研究目的,引用科学规范。
|
成果
| 时间
|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一般应在第七学期第十四周前定稿。
|
格式
|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符合《哈尔滨华德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
效果
| 毕业设计(论文)回答了研究提出的问题,达到了研究目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写作水平
| 论点鲜明,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言简意赅,语句通顺;毕业设计(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表现出坚强的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
|
答辩
| 答辩组织
| 成立结构合理、专业性强、学术水平较高的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三至五人组成,组长一般由有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成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
答辩准备
| 指导教师审阅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毕业设计(论文)并写出评语和评分。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意见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答辩时间安排合理充足,答辩场所环境安静,学生答辩所需的设备齐全。
|
答辩实施
| 答辩程序规范、可行,答辩过程严肃、认真。答辩教师能认真质疑,所提问题有深度、有效果。学生答辩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答辩清晰、流畅;学生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知识应用能力强;答辩记录准确、完整。实施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
成绩评定
| 成绩评定方法规范、公正;评定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答辩水平。评定成绩要真实反映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中的水平和能力,有答辩成绩并写出客观评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原则上比例为:指导教师评分占30%~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30%,答辩小组评分占40%。
|
总结与归档
| 总结
| 统计和分析数据真实、准确、齐全;总结特色做法,效果显著;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可操作性强;对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评优
| 各学院按照当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的5%推荐参评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按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总数的3%推荐参评校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
材料归档
| 各学院按学校有关档案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资料整理、归档,规范装订,统一交学院资料室存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