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校近期的中心工作,以教育部组织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战略为契机,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任务,紧紧围绕 “质量与特色系统建设工程”的目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础和内涵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学校发展建设思路的建议。
以参与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组为平台,收集信息、紧跟形势、加强宣传、深入研究,提出我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完成教学口质量与特色工程建设的有关任务
按学校的统一安排,完成相关工作。分析和梳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打造学校特色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内容和任务,并有效实施。
三、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
1、推进申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工作
在调研借鉴它院校申硕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和研究教育部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学科申报的动态,比较分析我校与同类学校在学科申报上具有优势、潜力和竞争力的申报学科,组织开好申硕专题培训、研讨会,遴选3—4个有优势和潜力的学科,制定建设规划,确立主攻方向、建设目标和保证措施,进行早期培育,蓄势待发。
2、继续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坚持扶优、扶强,加大重点专业建设的力度,使重点专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形成特色。并带动其它专业的建设。加强焊接技术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省级试点专业、交通运输省级重点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三个校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建立配套的倾斜和鼓励政策,制定学科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抓年度任务指标的落实、检查和阶段验收。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整体验收做好成果的积累。
组织进行第二次校级重点专业的评选。
3、做好新专业申报的早期论证
按照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及社会人才需求,综合考虑,提前做好调研论证工作,争取主动。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1、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组织课程评选。
对我校课程的总体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分期、分批进行课程建设,抓典型,树标杆,学期末进行第一次课程评估,评选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
2、组织完成编制和修订课程(理论、实验、实习)教学大纲。
在上学期组织完成了大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初审,研讨,交流,研究解决办法,做到统一规范,保证质量。
3、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文件和教辅材料的建设和规范管理。
继续组织编制和修订各类实验与实习教学指导书。修订涉及各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规范管理的有关材料。
4、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逐步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对部分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尝试题库出题,流水判卷,逐步实现教考分离。对语言类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实际操作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考核要加强对反映教学过程的考核资料的审查。
五、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完成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学校对各学院实验室重新布局调整的思路,完成建筑、经管、艺术、外语、通识、服装各院系实验实训室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对实验教学设备采购招标,组织好实验实训室的搬迁。全面提升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2、为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准备
在实验室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基础上,认真研究教育部和省厅评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找准方向,对有优势、特色及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要兼顾资源共享、便于整合、扩大功能,打造强势竞争力。对在同类院校有较大优势的实验室进行针对性的重点投入。适当时机进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选,为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冲击提前做准备。
3、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在巩固和稳定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提高校外实习的实效。对校企合作基础较好的知名企业加强联系,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和规模,争取有新的进展
召开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专题会议,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状况进行梳理,摸清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争取有较大突破。
六、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与人力资源部积极配合,在教师的选聘上严格把关,发挥各学院的积极性协助人力资源部加大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水平的优秀教师的力度,对具备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水平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在聘岗和专业发展上营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和骨干作用。
2、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
加强对外聘教师的校院两级管理,明确各级的管理职责,建立外聘教师档案库和外聘教师储备库,加强与外聘教师的联系,宣传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纪律,严格管理。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减少教学差错和事故。
3、开展教师的评优活动
在优秀主讲教师评选的基础上、组织教学优秀奖、教学名师的评选。树立典型,并进行奖励,调动教师努力教学的积极性。
七、加强实践训练及管理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学生技能训练。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管理,提高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继续重视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教师指导团队的作用,加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如科技竞赛获奖与相关课程成绩转换等)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组织的各种知识、科技、产品设计、创新竞赛。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的数量与质量,进一步强化华德的品牌。
认真研究百名研究生计划的实施方案,教务处牵头组织通识、外语学院、会同职技学院、学工口认真研究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有突破性的进展。
八、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教学管理
1、继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省厅的新要求和学校的实际,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质量。使教学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实施。
按省教育厅的新要求,协同学工口进行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宣传与执行。
2、加强教学评价和检查,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认真执行理论教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考试等六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其进入常态化管理。
3、加强教务网络信息化管理。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九、加强师德师风、学风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严明教学纪律,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评优活动,调动和鼓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对学生校纪、校规教育与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考风的建设,严格考试环节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学风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扶持开展文化科技活动;促进学风建设。
十、组织好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评估及相关工作
1、做好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关文件精神、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对照找出我校存在的不足,明确建设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
2、组织好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和评估组织工作。
3、做好军训检查的各项准备及检查组织工作。
4、完成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实验数据填报工作。
5、完成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
6、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填报工作
2013年8月13日